近日,由長春市政設計院牽頭,武漢圣禹參與的長春首個“海綿公園”——二道區(qū)的勞謙公園投入使用。在武漢圣禹德國及美國專家Michael Simon、Chi Man帶領下,經過公司海綿城市研發(fā)團隊不斷深入研究與艱苦奮斗,這個占地面積約3.7公頃的公園于2016年9月開始施工,已完成從門口羅雀到游人如織的完美蛻變。
0
武漢圣禹項目負責人表示,勞謙公園的改造是將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等功能合理布局到公園中,讓公園變成“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”的海綿式城市。
公園沒改造前,路面都是青石板,一遇雨天,就會形成一個個坑洼不平的水坑。為解決這類積水問題,武漢圣禹團隊將整個公園的路面鋪裝都改成了“海綿道路”。這種“海綿道路”,路面透水鋪裝采用的碎石縫隙比較大,透水效果比較好,可以在短時間內,使雨水迅速滲入地下。
此外,在施工時,武漢圣禹根據公園地形及實際情況,在步道兩側設置兩條特別的石子排水溝——植草溝,即在地表鋪設石塊,地下設置海綿設施。最終這些面積高達1300多平方米的植草溝,成為了最好的“排水點”,起到了調蓄雨水的作用。
為保障公園的生態(tài)發(fā)展,武漢圣禹還在公園地底安裝了雨水回用系統、水利顆粒分離器等雨水處理設備,將雨水濾掉雜質,再流入園區(qū)內分散布置的雨水井內。當天氣干旱、綠地含水量不足時,雨水井內的水就會緩慢滲出,及時給園區(qū)綠化補充水分,保障園內植物健康成長,完成雨水的循環(huán)再利用。
目前,整個公園透水鋪裝面積超過總鋪裝面積的50%,總體控水率≥95%,年控水面積預計超過2.5萬立方米,完全可以保證公園內部雨水不外流,極大緩解周圍市政雨水管線的排水壓力。同時,通過圓筒過濾器等海綿模塊的過濾凈化后,園內雨水還可應用于園區(qū)內的綠化養(yǎng)護用水以及洗車等,不僅滿足綠化養(yǎng)護用水,還可減少城市生活用水供水壓力。
“武漢圣禹勞謙公園海綿城市改造,就是通過技術措施,打破傳統城市建設模式,控制雨水的徑流量,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,修復生態(tài)系統。